管子-管板微小坡口的焊接,既要保证坡口根部焊透,又不能焊穿管壁,还要满足强度所需。若为了满足管子-管板的焊缝强度,盲目加大坡口的深度h,反而增加了焊接的难度和产生未焊透的可能。
管子-管板接头及坡口设计,在满足焊缝强度的情况下选用最小的坡口深度 h。文献以一台冷凝器钛管子-管板焊接为例,管板16Mn+TA1,管子SB-338 Gr.2,φ19.05mm×1.245 mm,设计图纸坡口接头如下方左图所示。由于钛管子直径小,壁厚很薄,很难在不熔穿管壁的情况下把根部熔透,因为当电流增大到一定值时,熔池把管壁焊穿了而根部却没有焊透。特别是根部加丝焊时更是无法焊透。GB/T 151—2014《热交换器》的6.6.2.3条要求,管子-管板强度焊的焊缝高度l≥管壁厚度t,且满足拉脱力要求。焊缝高度l =坡口深度h +焊脚高度K,在满足拉脱力和强度的情况下,焊缝高度l应取最小值。优化后把坡口深度改为1 mm,见下方右边的那图。这样管子-管板强度焊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减小了坡口深度从而保证了焊接质量。坡口型式也是影响管子-管板焊接的一个重要因素。按照管子-管板常规设计,管板坡口常常设计为V型,α=45°。V型坡口的缺点是根部不容易焊透(特别是坡口深度h≥2mm时),焊缝根部应力较大。根据众多产品的实际案例,采用J型坡口,能有效提高焊缝的焊透性,从而大大提高管子-管板焊接质量。另外,采用U型坡口是保证根部焊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