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管壳式和套管式换热设备的管道布置应如何考虑?(1)工艺管道布置应注意冷、热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热流由上而下;(2)管道布置应方便操作,并不妨碍设备的检修;(3)换热设备的基础标高,应满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台面不小于150mm;(4)换热设备的管道,只能出现一个高点和一个低点,避免中途出现“气袋"或“液袋",并设高点放空,低点放净;在换热设备区域内应尽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绕行;尽量减少管道架空的层数,一般为2-3层;(5)两台或两台以上并联的换热设备入口管道直对称布置,对气液两相流换热设备则必须对称布置,才能达到良好的传热效果;(6)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上测量仪表,应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观测和检修的地方安装;(7)与换热设备相接的易凝介质的管道或含有固体颗粒的管道副线,其切断阀应设在水平管道上,并应防止形成死角积液;(8)在寒冷地区,室外的换热设备的上、上水管道应设置排液阀和防冻连通管。
32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其管道布置应如何设计?(1)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区域内,可在地面或平台面上敷设管道,但不应妨碍通行和操作;(2)当管道上无调节阀或排液管时,管底距地面净空应大于或等于150mm;(3)调节阀组应平行于冷换设备布置;(4)成组布置的换热设备之间管道布置的净距应大于或等于650mm;(5)管道布置应考虑各换热设备的管箱和头盖的拆卸空间;(6)并联多组换热设备的进出口管道应对称布置。
33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1)管道必须有足够的柔性,以补偿在各种工况下设备和管道的热膨胀;(2)当重沸器管口同塔的管口对接时,如荷载条件允许,则最好在塔体上设支架支承重沸器,而且支架的位置及形式应能满足塔体及管道膨胀所产生的位移及荷载要求;(3)配管时应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间;(4)对壳体上带膨胀节的单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在进行配管,柔性分析及设备的支撑设计时,应考虑该膨胀节的影响;(5)当重沸器的长度与直径之比( L/D)大于6.0时,宜设导向支架;(6)当重沸器的阀门和盲板离地评3m以上,应在塔上设置平台。
34管壳式卧式卧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1)在热胀许用应力范围内,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应尽可阻短而直、减少弯头数里,以减少压降;(2)当重沸器有2个升汽口时,为使其管内流绿相等,升汽省应对称布置。若升汽管管径不同和布置不对称时,应尽量使这二根管段的阻力相等。否则,阻力大的升汽管的流量小会使热量分配不匀;(3)从重沸器内抽出的液体为饱和液体,如果管道系统产生压降,液体就将开始闪蒸,产生气液两相流体流动,影响控制和测量仪表的操作和精度。因此在布置饱和液体管道时,其基本原则是使压力降最小,并在测量或控制仪表前不出现垂直上升管段;(4)重沸器管程加热介质的进口管道上通常装有温度调节阀及其阀组,这些阀门一般布置在靠近重沸器管程进口的地面或平台面上。
35空冷器的管道设计有何具体要求?(1)分馏塔顶至空冷器油气管道,一般不宜出现“液袋"。当空冷器进出口无阀门或为两相流时,管道必须对称布置,使各片空冷器流量均匀;(2)空冷器的入口集合管应靠近空冷器管嘴连接,如因应力或安装需要,出口集合管可不靠近管嘴连接,集合管的截面积应大于分支管截面积之和;(3)空冷器人口为气液两相流时,各根支管应从下面插入人口集合管内;以使集合管底的流体分配均匀;同时在集合管下方设置停工排液管道,接至空冷器出口管道上;(4)空冷器人口管道较高;如距离较长,需在中间设置专门管架以支承管道;(5)湿式空冷器的软化水回水系统为自流管道,因此,应注意管系的布置,并拐弯不宜过多。回水总管应有顺介质流向的坡度;(6)空冷器的操作平台上设有半固定蒸汽吹扫接头,其阀门宜设在易接近处,并应注意蒸气接头方向,保证安全操作。36泵类的管道设计一般要求是什么?(1)泵的进、出口管道应设切断网,管道一定要有足够的柔性,以减少管道作用在泵管口处的应力和力矩;(2)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的“汽蚀余量"的要求,管道应尽可能短、少拐弯不得有气袋。如难以避免,应在高点设放气阀;(3)当泵吸入管较长时,宜设计成一定的坡度(i=5‰);泵比容器低时宜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时宜坡向容器;(4)在紧靠泵人口管道切断阀下游,应设过滤器或临时过滤器,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泵出口应装有止回阀;(5)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的管道。阀门手轮不得影响泵正常运行及维修检查所需空间;(6)往复泵进、出口管道设计应考虑流体脉动的影响。
37泵的保护线有哪几种?其作用是什么?泵的保护线有6种,其作用是为了使泵体不受损害和正常运转,根据使用条件设置泵的保护管线。(1)暖泵线——在输送介质温度大于200℃的高温油品时,有备用泵的情况下应设置DN20~25暖泵线;(2)小流量线——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额定流量30%时,应设置泵在低流量下正常运转的小流量线;(3)平衡线——对于输送常温下饱和蒸汽压高于大气压的液体或处于泡点状态的液体,为防止进泵液体产生蒸汽或有气泡进入泵内引起汽蚀应加平衡线;(4)旁通线——用于泵的试运转或非正常操作状态下出口主阀关闭时,仍能使泵处于运转。一般在阀前后压差非常高的场合设置带有限流孔极的旁通阀;(5)防凝线——输送在常温下凝固的高倾点或高凝固点的液体时,其备用泵和管道应设防凝线,以免备用泵和管道堵塞;(6)安全阀线——对于电动往复泵、齿轮泵和螺轩泵等容积泵,在出口侧设安全阀线,当出口压力超过定压值时,安全阀起跳,流体返回泵人口管。
38离心式压缩机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离心式压缩机壳体有两种形式:垂直剖分型用于高压,其机前不得有管道及其他障碍物;水平剖分型用于中、低压,其机上部不得有管道和其他障碍物;(2)进出口管道的布置在满足热补偿和允许受力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弯头数量,以减少压降;(3)进出口管嘴一般朝下,机壳体中心支撑,在运行中其热胀量应由管道吸收;(4)厂房内设置的压缩机管嘴为上进上出时,在其进出管嘴管道上须设可拆卸短节,以便压缩机检修。
39往复式压缩机管道布置设计的一般要点是什么?(1)压缩机进出口管道布置应短而直,尽量减少弯头数量,但出口管道有热胀时,应使管道具有柔性;(2)管道布置应考虑液体自流到分液罐,当管道出现“液袋"时,应设低点排净;(3)多台机组并排布置时,其进、出口管道上的阀门和仪表应布置在便于操作,容易接近的地方;(4)为防止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振动,应进行必要的振动分析。管道布置应尽量低,支架敷设在地面上,且为独立基础,加大支架和管道的刚性;(5)压缩机的介质为可燃气体时,管道低点然凝,高点放空阀门应设丝堵、管帽或法兰盖,以防泄漏,且机组周围管沟内应充沙,避免可燃气体的积聚;(6)布置压缩机进出口管道时,应不影响检修吊车行走;(7)压缩机的管道应布置在操作平台下,使机组周围有较宽敞的操作和检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