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罐中罐",全称是WS-Ⅱ型水力旋液型均质、除油、沉淀、调节罐。就是在污水调节罐的内部加入一个包括水力旋液分离区和沉淀分离区的腔室(即内罐);在腔室内将水力旋液分离器、自动撇油器和沉淀锥斗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再通过内、外罐的虹吸连通管系、周边出水布水堰槽、层流穿孔排水管系、倾斜排泥管系等,成为组合式的一体化装置。
“罐中罐"的构造简图见下图:
A:进水口 B: 出水口C: 蒸汽管口D: 排泥口E: 溢流口Y: 排油口
上游装置来的原料污水首先通过变径的污水输送管进入到腔室(内罐)的水力旋流分离区,在水力旋液分离区的一个多管束水力旋液分离器内产生高速旋转,利用油和水的不同密度差产生不同的离心力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由于液体在旋流器中可产生二次上升液流,所以,不但可对互不相溶的油水进行分离,还可对液体中的固相产生更大的沉降效果,实现对污水进行三相分离的目的。
经过水力旋液分离后的油相上浮到内罐的顶部,由设置在内罐中的一台自动撇油装置将油排至外部污油收集罐。
收油时,污水调节罐内罐的液位始终保持较高的恒定水位。水力旋液分离组合装置下部排出水及固相物,在沉淀分离区内,利用液体的层流态和折流布水,使下部排出水中的固相物得到更好的沉降分离。
被沉降下来的固相物(罐底油泥)在沉降区的锥斗内利用水压的作用可随时通过手动或自动阀门排出。整个内罐的运行方式为上部进水,周边虹吸管排水。
内罐中经旋液除油处理后的污水,通过四周均布的虹吸连通管进入外罐,在外罐内再通过预先设置的布水折流,碰撞聚合等流动状态下的分离过程,可使出水的油含量稳定在100mg/l以下。
旋流除油器是密闭的压力容器,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油与水的密度差而产生的离心力场不同进行油水分离,特点是分离速率比常用的静置分离要快几十倍。
但其内部结构各有不同。结构比较简单的旋流除油器,内部仅仅是一个装有旋流管的旋液分离器,液体在旋液分离器中依靠液力流动产生高速旋转,进而由于油与水产生不同的离心力场被分离。
而另一种能够更进一步除去细小油珠的旋流除油器,则在一个压力容器中组合有三个腔室,即旋液分离腔、波纹板聚结腔和粗粒化腔,液体在经过第一部旋流分离后,靠压力自动流入采用不锈钢材料经特殊制作的W型波纹板聚合器中。
在此聚合器中经过曲折的流道后,液体在实现层流的同时达到均匀布水的目的,从而可将大部分大于30微米以上的浮油聚合分离。最后进入粗粒化腔,经过特殊加工、用各种不同规格不锈钢螺旋网复合制作的粗粒化滤芯元件,将更细小的油粒去除。
该粗粒化聚合滤芯元件可捕捉到水中大于20微米以上的细小油粒,使其逐渐变大后脱离粗粒化元件,而上浮到水面,从而达到快速油水分离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带有三腔的组合式旋流除油器除油效果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