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业中用量约占换热器总量90%,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换热器。
典型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形式有固定管板换热器、U型管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釜式重沸器、双管板式换热器、拉撑管板换热器、挠性管板换热器和缠绕管换热器。
1、外填料函式换热器
适用设备直径在DN700mm以下,且操作压力和操作温度也不宜过高,一般用于p≤2.0MPa场合。
4.2)有自清洗作用。管、壳程温差大的场合。
5)不适用于有湿硫化氢场合。
6、双管板式换热器
双管板式换热器是每一侧有二块管板,换热管的一端同时与二块管板连接。主要用于管程和壳程之间介质相混合后,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制造困难;设计要求高。
1)防腐蚀:管程和壳程二介质相混合后会引起严重腐蚀。
2)劳动保护:一程为剧毒介质,渗入另一程会引起系统大面积污染。
3)安全方面: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引起燃烧或爆炸。
4)设备污染: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引起聚合或生成树脂状物质。
5)催化剂中毒:另一程介质混入后造成催化剂性能改变或化学反应。
6)还原反应: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引起化学反应终止或限制。
7)产品不纯:管程和壳程介质相混合后,引起产品污染或产品质量下降。
6.1双管板固定管板换热器是管板厚度较薄,一般厚度在12~18mm之间。
7.1结构型式有:
(1)贴面式(德国):管板焊在设备法兰密封面上。
(2)镶平式(原苏联ГОСТ标准):管板焊在设备法兰密封面其平。
(3)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管板焊在壳体上。
7.2适用范围:
1)设计压力:管程和壳程分别不大于1.0 MPa;
2)温度范围:管程和壳程的设计温度范围0℃~300℃;换热管与壳体平均壁温差不超过30℃;
3)直径范围:壳体内径不大于1200mm;
4)换热管长度:不超过6000mm。
5)换热管应采用光管,且与壳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接近(两者的数值差不大于10%)。
7.3、不宜设置膨胀节。
HG21503-1992《钢制固定式薄管板列管换热器》标准中选用“角焊式"和“贴面式"两种结构。
薄管板的计算以换热管与壳体对管板是固定支撑,管板是在换热管与壳体固定支撑下的受压平板,因此换热管必须在操作中保持刚性,壳体也不能设置膨胀节,所以管壁与壳壁温差不能太大,要保证换热管与壳体的纵向稳定。换热管与管板必须采用焊接,但实际情况下,薄管板亦不能采用胀接办法,因薄管板的厚度一般为12~16mm左右,如采用胀接时,管板将塑性变形,不能达到强度和密封性的要求。同时要求管板不兼作法兰,因薄管板承受不了法兰传过来的弯矩。因此采用薄管板必须满足上述要求。
薄管板亦可用于多程换热器,密封槽和分程槽均可直接开在薄管板上,因管板的强度计算厚度较小,开槽后强度也是足够的。但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的结构,因薄管板的焊接形式不同,多程时需焊上用以开分程槽的隔板。
由于薄管板与法兰的连接形式各不相同,因而各有其优缺点,现分析如下。
1)受力和强度方面
从管板强度来看,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研制的结构较好,它具有较大灵活性,主要是管板离开法兰,减少法兰力矩对管板的影响,从而降低了管板由法兰螺栓引起的应力。因法兰力矩引起的管板上应力是主要的,因此减小法兰力矩引起的应力,相应降低了管板总的应力。法兰螺柱在预紧时,法兰变形使管板受到周向压缩,而管板的周向刚度很大,给法兰以反力矩,减小了法兰的变形,亦减小了管板的应力。反力矩的大小决定于管板中心面与法兰中心面的偏心距e和管板周向刚度。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研制的结构中的e值可由设计者自由选择,就显得有较大的灵活性。但e值不能选择过大,过大增加筒体长度,增加投资。
前苏联的结构,因管板中性面与法兰中性面接近,受法兰的力矩最大。德国的结构形式,较优于前苏联的结构形式。
2)在防腐蚀方面
从防腐蚀要求来考虑,前苏联的结构无任何优点,而德国的结构和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研制的结构各有优缺点。当管程介质为腐蚀性介质时,选用德国结构较好,因法兰与管程腐蚀介质不接触,而不需选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法兰;当壳程介质为腐蚀性介质时,选用角焊式(原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研制结构较好,这时法兰与壳程腐蚀介质不接触,法兰可选用普通钢材制造;当壳程和管程介质均为腐蚀性介质,则选用上海医药设计院研制结构较好,因选用该结构时,可选用带衬环法兰,以达到防腐蚀要求。而前苏联的结构无论何种情况,腐蚀介质均要与法兰接触,法兰不能不选耐腐蚀材料。
8、 Ⅰ型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和Ⅱ型管板与壳体(管箱)的连接适用范围:
1)管程设计压力不大于1.0MPa不大于5.0 MPa且壳程压力应大于管程压力;
2)Ⅰ型用于管程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0.6MPa;
3)Ⅱ型用于管程设计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
4)壳体直径与换热管长度分别为2500mm和7000mm。
9、高效缠绕管换热器
为节省设备投资,在有限换热器壳体容积中,布置最大换热管传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管壳式缠绕管换热器应运而生。
10、
1)设计温度不大于300;
2)公称直径不大于与设计压力的乘积不大于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