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11-19
一种反应釜自动升降装置,包括有侧架,侧架上通过滑动配合安装有支架,支架上活动安装有一对弧形卡爪,每个卡爪上分别转动安装有数个滚轮;侧架的中部固定焊接有上横梁,支架的底部固定焊接有下横梁,侧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活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轴,横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有滑轮,从滑轮上分别引下链条,链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上横梁上,链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横梁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取代了人工操作,提高了反应釜在升降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11-19
反应釜出渣装置包括支架.反应釜.进料管道,支架上安装有反应釜,反应釜上端安装有进料管道,反应釜底部安装有除渣管道,除渣管道上设有阀门,除渣管道下端安装有出渣罩,出渣罩下方设有车架,车架上端安装有与出渣罩相对的除渣槽.并在除渣管道的上端设有阀门,可以有效地避免排出的反应残渣产生大量粉尘向四周飘散.
11-19
不锈钢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的各个领域,由于要适应各种不同工况条件的要求,因而不锈钢反应釜的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我国的不锈钢反应釜制造业十分庞大,不锈钢反应釜厂家数以千计,遍布全国,目前我国已成为不锈钢反应釜产量和市场需求量zui大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的不锈钢反应釜行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良莠不齐,年产值超亿元的不到10家,即使与国内其他机械行业相比,无论在装备上还是技术水平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真正具有独立研究开发产品能力的单位很少,因而在大型石化、核电、油气长输管道线等重大工程...
11-18
带有可调工作喷头的喷雾聚合反应釜.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液体分布器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日常生产的产品型号众多,粘度大小不一致,在循环泵固定输出功率情况下,固定的工作喷头喷雾效果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生产产品的工艺要求等的技术问题.反应釜上端通有进料管,进料管下端伸入反应釜内并连接有分布器,分布器为组成环形的圆管,圆管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其上连接有可拆装的喷头;进料管上端通过管路连接有循环泵,循环泵进口处通过管路连接在反应釜下端的出料口处,反应釜出料口与循环泵之间还连接有吸料...
11-18
控制反应釜加热或冷却的温控装置,电控柜系统的信号传导线与反应釜体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与加热系统开关柜及三通阀相连接.与供油管及回油管上的油泵相连接;电控柜与电源相连接;加热系统输出的供油管与冷却器输出油管通过三通阀连接,三通合流阀出口与反应釜进油管通过管路连接;反应釜由釜体.釜体夹套.进出油管.釜盖和电子传感器组成;储油罐系统和输油系统由储油罐.膨胀油罐.供油管.回油管.循环油泵.补油泵组成;其循环油泵设在回油管上;其补油泵设在储油罐与膨胀油罐之间的补油管道上.流经反应釜夹套...
11-17
压力对流反应釜包括釜体.搅拌叶轮.搅拌叶轮驱动机构,搅拌叶轮位于釜体内,搅拌叶轮驱动机构与搅拌叶轮的轮轴传动连接,釜体由外釜体和漏斗状内釜体构成,内釜体套置在外釜体内,内釜体固定在外釜体上且内釜体与外釜体之间具有间隙,内釜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内夹套,外釜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外夹套,内夹套和外夹套均具有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内.外夹套的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均位于外釜体之外,搅拌叶轮设置在外釜体内壁底部中央部位且位于漏斗状内釜体的底部开口处,搅拌叶轮驱动机构由电机和磁力传动机...
11-17
反应釜常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等行业,用以完成磺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以及有机染料和中间体的许多其它工艺过程的反应设备。低压反应釜,一般是指1.6MPa以下的反应釜。由于工艺条件和介质的不同,反应釜的材料选择及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它包括传动装置、传热和搅拌装置、釜体(上盖、筒体、釜底)、工艺接管等。设备的外观尺寸,一般取反应釜有效高度Hgz/反应釜内径Di=1.0~1.2,如果Hgz/Di>1.5,则需增设桨叶数。桨叶直径d...
11-17
一种用于煤直接液化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置于反应釜本体内部的搅拌轴和搅拌桨及置于反应釜本体内部并与外界相连通的吸气管,搅拌桨位于搅拌轴的自由端,搅拌轴上还设有自吸式搅拌桨,自吸式搅拌桨位于搅拌桨的上方,搅拌轴上部设有与反应釜连通的吸气孔,自吸式搅拌桨上设有与吸气孔相连通的出气孔.本反应釜进行煤直接液化时,与采用普通的反应釜进行煤直接液化相比,煤转化率与可溶于正己烷成分的收率能够提高7%左右,有时甚至高达15%,大大提高了煤的转化率.
11-16
准备·接通反应釜、气泵的电源;·旋开反釜上卡套的螺栓,打开釜上盖,加入反应物,注意加料量不要超过釜容积的3/4;·缓慢将釜体与釜盖合上,使反应釜上下接口处对齐,适当调整后,四氟垫片与凹槽恰好吻合,否则重复上述操作;·将反应釜卡套安装在反应釜体与釜盖之间,先用小扳手对角旋紧螺栓后,再用大扳手旋紧(注意使用大扳手时吃住劲即可,不要过于用力)。反应(带压)·检查各阀门(上方排气阀,釜上排气阀,进气阀,釜下出料口阀门等)是否旋紧(吃住劲即可,不要过于用力),开启控制箱电源及其显示开关...
11-16
1、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固液非均相反应主要影响因素是传质速率和温度,在固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固液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因此在工程上需要对设备有一定的要求——譬如搅拌形式和搅拌速率。一般经验认为推进式搅拌比锚式或其他搅拌形式要好,搅拌转速控制在120转/分钟。2、从工艺的角度来说,催化剂当然对反应速率也有较大影响,不过这要针对不同反应具体对待,一般经验认为相转移催化剂比普通催化剂要好。